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取得積極成效。近日,本報記者結合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關工作,采訪了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在武。
記者:2021年11月,日照市入選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推薦名單。您如何看待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這項工作?
李在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食品安全作為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就無從談起。我們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僅僅為了拿塊牌子、爭個榮譽,更為了讓群眾生活得更滿意、更幸福、更安全,讓城市更宜居、更有吸引力、更有競爭力。在創建過程中,我們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積極探索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的新路徑,創新構建“三個三”食品安全基層綜合治理新模式,推行的“放心菜籃子”快檢惠民、“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統一配餐、校園食品安全跨部門綜合監管等做法被在全國推廣。
記者:3月2日至3日,山東省食藥安辦召開全省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現場會。會上,日照市作了典型發言。請您介紹一下日照市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
李在武:就保障食品安全來說,中辦國辦印發的《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要求得很明確,就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在貫徹執行過程中,我們圍繞推動落實“兩個責任”,采取了一些機制性措施。
一方面,盯緊“屬地”抓“落地”。建立起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領導機制,將食品安全確定為全市各級“一把手”工程,實行市級黨政領導班子包保鄉鎮、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雙包”責任制,共安排市、縣、鄉、村四級6837名干部包保全市A、B、C、D四級36166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把屬地責任最大限度落到“最小工作單元”。同時,將食品安全和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列入人大執法檢查、政協協商議政的重要事項和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在此基礎上,聚焦部門協同履責“清單化”,推動“條線監管”升級為“綜合監管”,全力配合和保障屬地管理責任落地。比如,調整成立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設立7個副主任單位及5個食品安全專項協作小組,編印部門職責和年度重點任務“2張清單”,推動31個成員單位“照單履職”。今年1月,組織市級教育、工信、商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5部門,分別牽頭1個督導組,完成首輪對7個區縣(功能區)“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督導檢查,共通報反饋問題60余個,整改率達100%。
另一方面,盯緊“主體”壓“主責”。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去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專門發布了《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我們全面建立風險管控清單,實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狀況自查風險報告率達100%;創新推行“食品安全責任險”,提高企業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助水平。目前,全市共設立食品安全總監268名、食品安全員6816名,五類食品企業總監和安全員配備率、“三張清單”制定率、“一張承諾書”備案率實現“3個100%”,培訓各級包保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6500余人次,促進企業具體責任人從原來的“被動保安全”自覺向“主動防風險”轉變。與此同時,針對風險排查研判情況,舉一反三建立健全長效管控機制,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日照市中小學校外托管場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做好重大活動飲食衛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食用農產品、校園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全鏈條監管,以及重大活動(賽事)食品安全綜合保障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其中,嵐山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獲批國家級試點。
記者: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既要靠企業自律,也離不開政府監管,實際上是對治理效能的考驗,日照市有哪些經驗可以為各地提供借鑒?
李在武: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食品安全是一個重要方面。在實踐中,我們充分用好物防、技防、人防“工具箱”,切實織密教育、監督、懲戒“防護網”,走出了一條有日照特色的食品安全基層治理路徑。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抓科技賦能,搭建智慧監管矩陣。率先開展“山東食鏈”省級試點,推動監管數據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互通共享,全市農批市場開辦者、入場銷售者全面應用“山東菜場”追溯系統,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重點環節推行“非現場監管”,打造“慧治食安”改革品牌。比如,建立“日照綠茶”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從“茶園”到“茶杯”“一碼溯源”管理;搭建“放心菜籃子”快檢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全市39家農貿市場、35家重點商超和50家學校食堂實現食品快檢和信息實時發布全覆蓋;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主體端、監管端、公眾端“三防”協同,全市750家學校(幼兒園)、46家養老機構食堂和6家校外配餐服務單位實現后廚智慧監管全覆蓋。目前,日照市這3項案例全部入選山東省“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擴面打榜上榜優秀案例”。
二是抓技術支撐,完善檢驗檢測防控體系。把檢驗檢測作為食品監管核心技術手段,積極爭取國家質檢體系建設項目,建成農產品檢測中心4個,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網絡實現縣域全覆蓋。針對群眾關注的農藥獸藥、重金屬、添加劑等問題,2022年全市實施食品監督抽檢達19175批次,千人平均6.2批次以上,不合格食品追溯率、處置率均達100%。依托第三方監測平臺,對線上餐飲經營業戶動態監測,網絡訂餐監測項目年平均合格率98.61%,位居全省前列。成立市食品藥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吸納相關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單位專業人員,以及市縣兩級食品監管、執法、檢驗業務骨干,提供技術咨詢、應急救援、事故調查等專業支撐,推動了相關責任落實末端發力、終端見效。
三是抓信用建設,強化協會商會互助自律機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三同促進聯盟”,出臺《日照市加強行業協會商會信用建設推動社會共治實施方案》,遴選日照水產行業協會、日照市茶行業協會等40家市屬行業協會商會創建社會共治示范單位,推選食品生產經營標桿業戶擔任協管員,讓“內行人”管“行內事”。2022年,日照市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年度排名躍居全國第3位、山東省第1位。
四是抓流程再造,筑牢全社會食安共治防線。實踐中體會到,抓食品安全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檢驗的都是平時工作,單靠運動式突擊式整治肯定不行。對此,我們健全科普宣教機制,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深入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科學知識和維權案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暢通12345(12315)24小時投訴舉報電話,推行企業內部吹哨、社會有獎舉報制度,強化接訴即辦、快速回應、首問負責、賠償先付等糾紛多元調處機制;健全“行刑紀”銜接機制,通過法律層面、市場層面“最嚴厲的懲罰”,讓全社會都清楚,誰種養、誰生產、誰經營,誰就要履行食品安全的法定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后果。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顯示,群眾對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支持率達99.94%,總體滿意度97.85%。
面向未來,日照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實干作答,靠結果說話,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讓廣大市民吃得更安全、更健康,以優異成績建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mtjj/202303/t20230315_353806.html
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取得積極成效。近日,本報記者結合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關工作,采訪了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在武。
記者:2021年11月,日照市入選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推薦名單。您如何看待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這項工作?
李在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食品安全作為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就無從談起。我們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僅僅為了拿塊牌子、爭個榮譽,更為了讓群眾生活得更滿意、更幸福、更安全,讓城市更宜居、更有吸引力、更有競爭力。在創建過程中,我們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積極探索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的新路徑,創新構建“三個三”食品安全基層綜合治理新模式,推行的“放心菜籃子”快檢惠民、“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統一配餐、校園食品安全跨部門綜合監管等做法被在全國推廣。
記者:3月2日至3日,山東省食藥安辦召開全省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現場會。會上,日照市作了典型發言。請您介紹一下日照市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
李在武:就保障食品安全來說,中辦國辦印發的《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要求得很明確,就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盡職免責。在貫徹執行過程中,我們圍繞推動落實“兩個責任”,采取了一些機制性措施。
一方面,盯緊“屬地”抓“落地”。建立起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領導機制,將食品安全確定為全市各級“一把手”工程,實行市級黨政領導班子包保鄉鎮、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雙包”責任制,共安排市、縣、鄉、村四級6837名干部包保全市A、B、C、D四級36166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把屬地責任最大限度落到“最小工作單元”。同時,將食品安全和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列入人大執法檢查、政協協商議政的重要事項和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在此基礎上,聚焦部門協同履責“清單化”,推動“條線監管”升級為“綜合監管”,全力配合和保障屬地管理責任落地。比如,調整成立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設立7個副主任單位及5個食品安全專項協作小組,編印部門職責和年度重點任務“2張清單”,推動31個成員單位“照單履職”。今年1月,組織市級教育、工信、商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5部門,分別牽頭1個督導組,完成首輪對7個區縣(功能區)“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督導檢查,共通報反饋問題60余個,整改率達100%。
另一方面,盯緊“主體”壓“主責”。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去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專門發布了《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我們全面建立風險管控清單,實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狀況自查風險報告率達100%;創新推行“食品安全責任險”,提高企業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助水平。目前,全市共設立食品安全總監268名、食品安全員6816名,五類食品企業總監和安全員配備率、“三張清單”制定率、“一張承諾書”備案率實現“3個100%”,培訓各級包保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6500余人次,促進企業具體責任人從原來的“被動保安全”自覺向“主動防風險”轉變。與此同時,針對風險排查研判情況,舉一反三建立健全長效管控機制,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日照市中小學校外托管場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做好重大活動飲食衛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食用農產品、校園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全鏈條監管,以及重大活動(賽事)食品安全綜合保障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其中,嵐山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獲批國家級試點。
記者: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既要靠企業自律,也離不開政府監管,實際上是對治理效能的考驗,日照市有哪些經驗可以為各地提供借鑒?
李在武: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食品安全是一個重要方面。在實踐中,我們充分用好物防、技防、人防“工具箱”,切實織密教育、監督、懲戒“防護網”,走出了一條有日照特色的食品安全基層治理路徑。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抓科技賦能,搭建智慧監管矩陣。率先開展“山東食鏈”省級試點,推動監管數據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互通共享,全市農批市場開辦者、入場銷售者全面應用“山東菜場”追溯系統,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重點環節推行“非現場監管”,打造“慧治食安”改革品牌。比如,建立“日照綠茶”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從“茶園”到“茶杯”“一碼溯源”管理;搭建“放心菜籃子”快檢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全市39家農貿市場、35家重點商超和50家學校食堂實現食品快檢和信息實時發布全覆蓋;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主體端、監管端、公眾端“三防”協同,全市750家學校(幼兒園)、46家養老機構食堂和6家校外配餐服務單位實現后廚智慧監管全覆蓋。目前,日照市這3項案例全部入選山東省“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擴面打榜上榜優秀案例”。
二是抓技術支撐,完善檢驗檢測防控體系。把檢驗檢測作為食品監管核心技術手段,積極爭取國家質檢體系建設項目,建成農產品檢測中心4個,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網絡實現縣域全覆蓋。針對群眾關注的農藥獸藥、重金屬、添加劑等問題,2022年全市實施食品監督抽檢達19175批次,千人平均6.2批次以上,不合格食品追溯率、處置率均達100%。依托第三方監測平臺,對線上餐飲經營業戶動態監測,網絡訂餐監測項目年平均合格率98.61%,位居全省前列。成立市食品藥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吸納相關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單位專業人員,以及市縣兩級食品監管、執法、檢驗業務骨干,提供技術咨詢、應急救援、事故調查等專業支撐,推動了相關責任落實末端發力、終端見效。
三是抓信用建設,強化協會商會互助自律機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三同促進聯盟”,出臺《日照市加強行業協會商會信用建設推動社會共治實施方案》,遴選日照水產行業協會、日照市茶行業協會等40家市屬行業協會商會創建社會共治示范單位,推選食品生產經營標桿業戶擔任協管員,讓“內行人”管“行內事”。2022年,日照市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年度排名躍居全國第3位、山東省第1位。
四是抓流程再造,筑牢全社會食安共治防線。實踐中體會到,抓食品安全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檢驗的都是平時工作,單靠運動式突擊式整治肯定不行。對此,我們健全科普宣教機制,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深入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科學知識和維權案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暢通12345(12315)24小時投訴舉報電話,推行企業內部吹哨、社會有獎舉報制度,強化接訴即辦、快速回應、首問負責、賠償先付等糾紛多元調處機制;健全“行刑紀”銜接機制,通過法律層面、市場層面“最嚴厲的懲罰”,讓全社會都清楚,誰種養、誰生產、誰經營,誰就要履行食品安全的法定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后果。2022年,全市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顯示,群眾對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支持率達99.94%,總體滿意度97.85%。
面向未來,日照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實干作答,靠結果說話,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讓廣大市民吃得更安全、更健康,以優異成績建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來源網址:https://www.samr.gov.cn/xw/mtjj/202303/t20230315_353806.html